微信公众号
期刊信息

2024年第24卷第4期
  • 当期目录
    显示方式:
    • 马偲娜,刘雨佳,战歌

      2024, DOI: 10.3969/j.issn.1009-6574.2024.04.001

      Abstract:

     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-1(IGF-1)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9(FGF-9)鉴别诊断 青少年双相抑郁和单相抑郁的价值。方法 选取 2022 年 9 月— 2023 年 9 月在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 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 50 例青少年单相抑郁患者为单相抑郁组,50 例青少年双相抑郁患者为双相抑 郁组。同期选取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 50 名健康青少年为对照组。 采集每组受试者血清 IGF-1、FGF-9 水平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 -6(IL-6)、肿瘤坏死因子 α(TNF-α)、单 核细胞趋化蛋白 -1(MCP-1)水平。采用 24 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(HAMD-24)评估抑郁严重程度。采用 Spearman 相关分析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组患者血清 IGF-1、FGF-9 水平与炎症因子、HAMD-24 评分的相 关性。分析血清 IGF-1、FGF-9 水平诊断青少年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的受试者工作特征(ROC)曲线下面 积(AUC)。结果 双相抑郁组血清 IGF-1、FGF-9、IL-6 水平高于单相抑郁组和对照组,单相抑郁组血清 FGF-9水平高于对照组,双相抑郁组和单相抑郁组血清TNF-α水平高于对照组,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均 P< 0.05)。3 组受试者血清 MCP-1 水平比较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 0.05)。单相抑郁组及双相抑郁组 患者血清 IGF-1、FGF-9 水平均与 IL-6 水平及 HAMD-24 评分呈正相关(r=0.354~0.730;P< 0.05)。FGF-9 诊断青少年单相抑郁的AUC为 0.672,敏感度为 46%,特异度为 98%。IGF-1、FGF-9诊断青少年双相抑 郁的AUC分别为 0.711、0.792,敏感度分别为 40%、58%,特异度分别为 80%、98%;两者联合诊断青少年 双相抑郁的AUC为 0.805。结论 IGF-1 可能是区别双相抑郁和单相抑郁的预测因子,FGF-9对于诊断 双相抑郁和单相抑郁均有意义,FGF-9 联合 IGF-1 对诊断青少年双相抑郁有较高的临床价值。

    • 张月,王昊

      2024, DOI: 10.3969/j.issn.1009-6574.2024.04.002

      Abstract:

      目的 探讨 Rab27b 对小鼠星形胶质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(BDNF)分泌的影响。 方法 采用定量 PCR 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 Rab27 分子的 2 个亚型 Rab27a 和 Rab27b 在野生型小鼠大 脑皮层和海马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。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 Rab27b 在野生型小鼠海马区星形 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。采用 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Rab27b基因敲除小鼠星形胶质细胞 BDNF 和海马 区突触可塑性标志分子 PSD95 及突触素 1 的表达,ELISA 方法检测Rab27b基因敲除小鼠星形胶质细 胞 BDNF 的分泌情况,明确Rab27b基因敲除对星形胶质细胞 BDNF 分泌水平的影响。结果 定量 PCR 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,野生型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区 Rab27b 的 mRNA 水平和荧光强度均高于 Rab27a,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均P< 0.01)。免疫荧光结果显示 Rab27b 与星形胶质细胞标志分子 GFAP 共表达。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Rab27b基因敲除小鼠星形胶质细胞内 BDNF 总量与野生型小鼠比较,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(P> 0.05),ELISA 结果显示Rab27b基因敲除小鼠星形胶质细胞 BDNF 分泌水平低于野 生型小鼠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 0.05)。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Rab27b基因敲除小鼠海马中 PSD95 及 突触素 1 的表达水平均低于野生型小鼠,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均P< 0.01)。结论 Rab27b 调节小鼠星 形胶质细胞分泌 BDNF,改善突触可塑性。

    • 何静,王蓉

      2024, DOI: 10.3969/j.issn.1009-6574.2024.04.003

      Abstract:

      目的 探讨 Sirt1 对突触囊泡蛋白表达的影响和其在突触前位点的功能。方法 采用 CRISPRa 技术激活 SH-SY5Y 细胞内源 Sirt1 表达,通过转染 aSirt1 质粒将细胞分为 aSirt1#1、aSirt1#2、 aSirt1#3、aSirt1#NC 组并设置空白对照(Mock)组。采用乳酸脱氢酶检测细胞毒性,通过 Western blot 检测 突触囊泡蛋白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。结果 aSirt1#1 组和 aSirt1#3 组细胞毒性低于 aSirt1#NC 组,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(P< 0.05)。aSirt1#1 组细胞的 Sirt1、突触素、囊泡相关膜蛋白 2(VAMP2)、α- 突触核蛋 白(α-Syn)表达水平高于 Mock 组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 0.05)。aSirt1#1 组 SH-SY5Y 细胞中自噬相关 蛋白 Atg13、Becln1 表达水平高于 Mock 组,自噬底物 SQSTM1 表达水平低于 Mock 组,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(均P< 0.05)。aSirt1#1 组 SH-SY5Y 细胞中 P-AMPK/AMPK、P-ULK1/ULK1 比值高于 Mock 组,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(P< 0.05)。结论 Sirt1 可以通过激活 AMPK-ULK1 通路的来调节自噬,影响突触囊泡蛋白 的表达,有利于突触囊泡循环,影响突触前位点的功能。

    • 穆珊珊,李弘,刘邦卿,刘泽民,王彦

      2024, DOI: 10.3969/j.issn.1009-6574.2024.04.004

      Abstract:

      目的 评价丁苯酞对恶性肿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。方法 选取 2021 年 6 月— 2023 年 6 月唐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收治的 86 例恶性肿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为研究对 象,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丁苯酞组和对照组,其中丁苯酞组 43 例,对照组 43 例。对照组根据 患者情况给予抗栓、稳定斑块以及对症降糖、降压等综合治疗;丁苯酞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 化钠注射液每次 100 ml,每天 2 次静脉滴注治疗。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(NIHSS)评估患者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,记录相关并发症评估预后;在治疗前(入院时)及治疗后(入院 14 d)检测患者血清白 细胞介素(IL)-6、IL-8、肿瘤坏死因子 α(TNF-α)、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 2 蛋白(sST2)的水平并计算 差值,评估丁苯酞对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。结果 丁苯酞组患者治疗后 24 h、7 d、14 d,NIHSS 评 分逐渐降低,丁苯酞组患者治疗后 14 d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[6(4,10)比 10(4,12)分],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(P<0.05)。丁苯酞组患者颅内出血发生率为4.65%(2/43),与对照组的2.33%(1/43)比较,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(P> 0.05)。治疗前后丁苯酞组患者 IL-6、IL-8、TNF-α、sST2 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差值高于对照组,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均P< 0.05)。结论 对于恶性肿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,丁苯酞可改善其神 经功能症状,降低血清 IL-6、IL-8、TNF-α、sST2 炎症细胞因子水平,且不增加出血率,对改善恶性肿瘤 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。

    • 王玉龙,马力,李东霞,李相

      2024, DOI: 10.3969/j.issn.1009-6574.2024.04.005

      Abstract:

      目的 探讨团体绘画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阴性症状、社会功能和自知力的 治疗效果。方法 选取 2023 年 2— 8 月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睡眠障碍病区和康养病区住院的 130 例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(n=65)和研究组(n=65),分别实 施常规治疗护理和联合团体绘画治疗。在干预前和干预 4 个月后,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(PANSS)、 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(SDSS)和自知力及治疗态度测量问卷(ITAQ)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、社会功 能和对疾病的自知力情况。结果 共 125 例患者完成研究,其中研究组 63 例、对照组 62 例。两组患 者干预前 PANSS 各分量表、SDSS 和 ITAQ 评分比较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 0.05)。对照组患者干预后 PANSS 阴性症状分量表评分低于干预前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P< 0.01)。研究组患者干预后 PANSS 阴性 症状分量表、SD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和干预前,ITAQ 评分高于对照组和干预前,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(均 P< 0.01)。结论 团体绘画治疗有助于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阴性症状、社会功能和自 知力。

    • 姚灏,胡前英,李坤梅,徐一峰

      2024, DOI: 10.3969/j.issn.1009-6574.2024.04.006

      Abstract:

      精神分裂症会给患者的照顾者带来沉重的负担。照顾者负担不仅会影响照顾者的身心健 康,还会影响其照顾质量,从而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期预后。目前,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照顾者 负担,国际上已有许多评估工具(包括普适性评估工具和特异性评估工具),本文从内容、特点、应用情况 等不同方面对这些工具进行综述及比较,分析评估工具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,以期为国内开展精神 分裂症患者照顾者负担的评估及干预提供指导。

    • 纪哲,杨韦,周聪,罗琳,张雯静,段维维

      2024, DOI: 10.3969/j.issn.1009-6574.2024.04.007

      Abstract:

      原发性失眠(PI)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,其神经病理学机制尚不明确。静息态功能磁共 振成像(rs-fMRI)是研究 PI 神经病理学机制的有力手段之一。本文从局部脑区和脑网络 2 个层面,总结 了目前 PI 患者 rs-fMRI 的相关研究,为进一步探索 PI 的神经病理学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依据。

    • 蔡凌宇,刘媛媛,任江滨,苏鸿,孙晓阳

      2024, DOI: 10.3969/j.issn.1009-6574.2024.04.008

      Abstract:

    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3(HDAC3)是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的表观遗传负性调节因子,在杏仁 核、海马和皮层等部位广泛表达。激活后的 HDAC3 具有神经毒性作用,负性调控认知和记忆的形成。 本文对 HDAC3 在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,并探讨 HDAC3 抑制剂治疗的发展前景。

    • 张宇,高燕鲁

      2024, DOI: 10.3969/j.issn.1009-6574.2024.04.009

      Abstract:

      在世界范围内,失眠障碍发病率较高,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。目前失眠障碍的 认知行为疗法(CBT-I)是其首选治疗方法,具有安全有效、治疗效果维持时间长等优势。本文从失眠障 碍的研究现状、CBT-I 的概念和形式及其在失眠障碍中的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,旨在为临床医生与 失眠患者选择认知行为学疗法提供参考,以期促进 CBT-I 的规范化应用和发展。

    • 张春龙,谢湘莹,李颖琳,孙婷,宫璇,蔡忠香

      2024, DOI: 10.3969/j.issn.1009-6574.2024.04.010

      Abstract:

      非自杀性自伤(NSSI)对个体身心健康有深远影响,特别是在青少年这一高发人群中,现已 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。许多研究表明,家庭环境因素在青少年 NSSI 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。现对家庭环境因素与青少年 NSSI 进行综述,为 NSSI 的预防和家庭干预提供依据。

    • 王欢,汤瑶,黄凤琴,罗兴梅

      2024, DOI: 10.3969/j.issn.1009-6574.2024.04.011

      Abstract:

      大脑中细胞衰老和葡萄糖代谢异常是阿尔茨海默病(AD)的早期特征,这种特征可能先 于 β 淀粉样蛋白沉积或 tau 蛋白磷酸化出现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(VEGF)可通过营养神经、提高大脑的 葡萄糖代谢水平、抵抗 β 淀粉样蛋白对神经元细胞的毒性作用缓解 AD 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。本文对 VEGF 改善 AD 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,以期加深临床对疾病的认识,为探索新的治疗 靶点及治疗手段提供参考依据。

    快速检索
    检索项
    检索词
    卷期检索
    过刊浏览